登录入口 注册入口
2024-3-29  星期五
 
 
“台湾纸”的消失与重生

类别:台湾造纸 发表于:2012-8-31 13:02:33   共被阅读过 2693

 

台海网 2012-07-30报道:据中国时报报道,南投埔里广兴纸寮老板黄焕彰架起梯子,爬上台湾手工纸店两人高的柜,抽出一张标注“极薄”的纸,双手一撑,将一大张纸张得满满地喊,“有没有看到我、有没有看到我。”阳光自纸幕后打来,黄焕彰圆滚滚的身形透过纸张“现形”,他哈哈大笑,“对啦,是看到我的肚子啦!”

造纸、印刷、火药、指南针等四大发明影响人类甚钜,其中,造纸术最早开发,被誉为“文明之母”。对于承载文明的纸张,小学生可以脱口而出中国“蔡伦造纸”,今则以日本纸闻名世界。台湾手工造纸技术传自大陆、日本,一度称霸亚洲,且使得战火中因缺纸受阻的本土书墨文化得以为继。

黄焕彰做出薄如蝉翼、人影可透的纸,他说,“我卖纸像在嫁女儿,客人买了纸最好心情好的时候用,如果心情不好乱用毁了它,我会恨他一辈子。”客人若不懂他的纸,黄焕彰会“送客”,他说“因为每一张纸都是很辛苦做出来的!”

卖纸像嫁女儿 不懂它就送客

广兴纸寮老板娘吴淑丽说,手工造一张纸大约要十几分钟,一天顶多能做一百多张,但“打浆要一天、抄纸要一天、压纸要一天、烘纸也要一天,最快要四天。”黄焕彰讲,“做那张『极薄』更久,像绣花,得一个礼拜。”手工纸又得老师傅亲手抄纸、烘纸,冬天整天手泡在寒冷冰水中,夏天得在温度高达一百度的烘纸台前烘纸,黄焕彰说,“这群台湾国宝这么辛苦做纸,有次看到有人把我的纸丢在一旁,把我气死,再也不往来。”

埔里手工造纸 日人播种开花

视纸如珍宝,除了“张张皆辛苦”,另是出自对台湾纸“一步一脚印”的尊重。

黄焕彰说,台湾纸传来有两个系统,一是清末由大陆传来,就是像拜拜时烧金纸用的那种纸,纸质较粗,属民生用纸;另一个系统于日据时期从日本传来,目前仅存的手工造纸技术主要承袭这一脉。

黄焕彰指,日本人发现埔里的水很好,于是在这里开始造纸,“日本人最好的技术一向不外流,却在台湾留下造纸种子。”195060年代国民党政权迁台后,台湾因留有日本技术得以自己造纸。广兴纸寮创立于一九六五年,为了降低成本,台湾人自己摸索出一些经验,没想到纸质更好。”加上“拚命做”,连日本都一度回头引进台湾埔里纸。

只是,打出国际地位的埔里台湾纸,却受传统产业转型资本密集产业的冲击。黄焕彰说,“八年代后期找不到师傅,因为盖房子一天工钱在这里要做三天,大家都盖房子去啦!”一九五七年生的黄焕彰指出,“以我的年纪看,埔里三十年消失四十家手造纸厂,如今埔里八万人口也养不活一家厂。”

埔里造纸大量消失而他却撑下来了,黄焕彰说,一是自己实在也不知道要换什么工作好,二是“看着老师傅都还在做,我能不做吗?”

开放造纸过程 观光文创转型

 但黄焕彰意识到,中盘商卖纸时并不会告诉消费者纸谁做的,信息不透明下,陆制的便宜纸张常与质量好的台湾纸鱼目混珠地卖;且黄焕彰认为,埔里造纸过去因怕秘方外传,各拥一片天,反而固步自封。

“要生存就要求变” 于是黄焕彰将造纸过程开放参观,让世人见识林广等“国宝级”师傅手艺;其次,开发纸的新功能,让纸可以吃、植物在纸上长出来…等,经由观光化、文创化,黄焕彰说,“造纸没落时很多人关厂、出走,我没能力出去,但也没漏气。”

黄焕彰指出,台湾手工造纸从无到有,如今创造出一套台湾味,非常不简单。他解释,清朝以前大陆的书画文化传过来,国民党政权迁台后因政治隔阂没办法进口大陆纸,于是接著日本留下来的技术,台湾自己造纸,“原理一样,作法不同,制作过程融进自己的看法和学识,变成了独特的作品。”

黄焕彰认为,对纸的认识与对待,相当程度上代表一个国家地区的生活品味、文化内涵、对美感的尊重,“好不容易有的造纸文化,假如断层了,往后我们要如何凸显自己文化的代表性?”他认为,从这个角度看在自己土地上发展出的造纸术,台湾纸才更有挥洒的空间。


   

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09-2020 福建省纸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
网址:http://www.fjppi.com  邮箱:info@fjppi.com
闽ICP备05005804号-1